瓦格纳飞机23日坠毁的新闻犹如一颗重磅炸弹,事件的后续发展牵动全球视线。
24日,俄总统普京首次就坠机事件公开表态,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。他在发言中提到据信已在事故中遇难的瓦格纳创始人普里戈任。同一天,乌总统泽连斯基澄清与坠机事件无关。
俄媒称,目前遇难者遗体已运至特维尔州的一个存放处,等待dna检测确认身份。与此同时,瓦格纳在23日紧急开会,可能启动“预案机制”并释放“信息炸弹”。此外,美国五角大楼认为,暂无迹象表明涉事飞机遭地对空导弹击落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普京说要一查到底
坠机事件发生后,在圣彼得堡的瓦格纳总部,巨大十字架形状的灯光被点亮。普里戈任的支持者24日在大楼外献上红白相间的鲜花,放置瓦格纳的旗帜和蜡烛,搭建了一个临时纪念碑。
与此同时,遇难者遗体已运至特维尔州的一个存放处,将等待dna检测。迄今没有一具遗体被正式确认身份。从现场监控录像可以看到,这一区域已被封锁,紧急救援车辆处于待命。
同一天,普京打破沉默,首次就坠机事件表态。他说,初步信息显示,瓦格纳组织成员在坠毁的飞机上。他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,称这是“一场悲剧”。
普京在讲话中提到普里戈任:“我认识普里戈任很久了,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。他是一位命途多舛的人,他在生活中犯过严重错误……”
普京同时表示,普里戈任是一位有才华的人,一位有才华的商人,“不仅在我们国家工作并取得成果,在国外特别是非洲也是如此。”
普京说,普里戈任近日刚从非洲回来,并在莫斯科会见了一些官员。
普京还提到瓦格纳为特别军事行动做出重要贡献,国家不会忘记。
普京最后说道,俄侦查委员会主席已向他作出有关开始调查的报告,“目前正在进行技术和基因鉴定,这需要时间”,针对此事的调查将进行到底。
俄媒透露,刑事调查被指派给俄罗斯特别调查委员会调查员伊万·西布尔。他曾参与调查一系列大案要案,包括2014年法国道达尔ceo莫斯科坠机身亡案。
美国提出“爆炸论”
俄媒注意到,普京是在西方和乌克兰信息战甚嚣尘上的背景下发表讲话的。
俄罗斯tsargrad电视台称,西方的宣传者们将首当其冲从事件中受益,他们将其描绘为俄当局对普里戈任的报复。“连新闻标题都如出一辙”。但西方只是提供一种说法,却没有理性地解释为何普里戈任要被“清除”。毕竟瓦格纳高层并不构成政治威胁。
正如俄政治学家谢尔盖·马尔科夫所说,西方不需要理性的解释,只需要渲染俄罗斯政局的“混乱”、打击普京的声望就足够了。正因为如此,调查结果早日出炉显得十分重要。
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4日在被问及普里戈任坠机事故时,呼吁关注事实,而非听西方媒体片面之词:“调查已立即展开,此事已立案,调查人员正在工作,我建议关注事实,而非西方媒体所说的”。
同一天,乌克兰、美国方面都就事件表态。
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与葡萄牙总统共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乌克兰与普里戈任遇难的坠机事故无关。
美国参联会主席米利同样否认华盛顿与坠机事故有染。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莱德说,有关地对空导弹击落飞机的新闻报道是不准确的。他拒绝透露美国是否怀疑是炸弹,还是认为坠机是一次暗杀。
此外,美联社24日称,美国一份初步的情报评估得出结论,飞机坠毁是由一场蓄意爆炸造成的,普里戈任“很可能”是袭击针对的目标。
《纽约时报》援引美国官员的话报道称,普里戈任坠机的主要假设是机内爆炸,可能由“引爆炸弹或向其提供掺假燃料”引发。
瓦格纳要放“信息炸弹”?
事件发生后,瓦格纳指挥官委员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。
据俄新闻网站“news.ru”消息,瓦格纳集团内部早已设有一个特别机制,以防普里戈任或乌特金突然离世。一旦领导人死亡,机制将立即启动。但机制具体是什么无人知晓。
私营军事集团“rsb-group”负责人奥列格·克里尼琴称,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枚“信息炸弹”,这可能是普里戈任遭遇不测“预先准备计划”的一部分。
此外,有关普里戈任接班人的问题,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。
据俄媒报道,坠机事件导致瓦格纳数位高层“团灭”,但不包括代号为“白发”的资深指挥官安德烈·特罗舍夫,后者被视为普里戈任的“接班人”。有分析认为,瓦格纳高层中偏偏特罗舍夫未出现在失事飞机上,未免过于巧合。
特罗舍夫为俄罗斯退役上校,曾在俄内务部西北联邦区特种快速反应分队任职,还是阿富汗战争和车臣战争的老兵。他目前在瓦格纳担任安全机构“特别部门”成员,负责“维护保密制度、人员、财务和信息安全”。
《莫斯科共青团员报》认为,普京点名“白发”,称后者可以接管瓦格纳,是有原因的。据内部人士说法,特罗舍夫在瓦格纳事件发生后脱离组织,完全“面向”俄国防部。
不过俄退役军事专家维克多·利托夫金认为,继任者问题将由瓦格纳指挥官委员会决定,他们不会接受任何强加的决定、行为准则和候选人。
俄军事专家表示,他们相信瓦格纳将继续存在。“他们可以改变形式、领导层,甚至名称,但保留其实质。”
(编辑邮箱:ylq@jfdaily.com)
栏目主编:杨立群
文字编辑:杨立群
本文作者:张全
题图来源:视觉中国
图片编辑:徐佳敏
关键词: